> 作者:医药经济报 | 来源:http://news.pharmnet.com.cn/news/2019/03/18/518648.html | 点击数:3823 | 更新时间:2019-03-21
医药网3月18日讯 “今年我们还有两件事要做,并且要尽力做。一是要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这将惠及我国4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我们要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二是要降低大病保险的起付线,提升大病保险的报销标准。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出力,缓解这些民生之痛。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时如是表示。
针对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享受不到优质医疗资源的突出问题,他指出,“看病确实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去年我们就听到许多关于抗癌药贵的呼声,通过减税等多种办法,让17种抗癌药降价50%以上,且纳入医保让癌症患者特别是困难群众大大减轻了负担。”综合来判断,上述两大品类也将惠及患者。
文字实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总理您好。之前您也谈到,在民生领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接下来我想提一个有关医疗方面的问题,我们注意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享受不到优质医疗资源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那些得了大病的患者,给他们的家庭带去很沉重的负担。请问总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政府还有哪些有效举措?谢谢。
李克强:
看病确实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尤其大病是民生的痛点。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我们国家的确存在。这几年来,我们经过努力,不仅建立了向全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而且在此基础上,由政府和居民共担,购买大病保险,建立了大病保险的机制,这是可以缓解大病患者特别是困难群众负担的一个重要举措,在世界上也应该是一个创举。
去年我们就听到许多关于抗癌药贵的呼声,我们通过减税等多种办法,让17种抗癌药降价50%以上,而且纳入医保,这让癌症患者特别是困难群众大大减轻了负担。这方面的事情,我们能做的都应该去做。今年我们还要做两件这方面的事,并且要尽力。一是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这将惠及我国4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我到基层去调研,有一些人告诉我,他们得了这类慢性病,每天都不能断药,负担很重,有的把养老金相当一部分用来买药,我们要努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二是要降低大病保险的起付线,提升大病保险的报销标准。现在近14亿人都进入大病保险了,要让更多的人、上千万的人能够直接受益,因为我们这个大病保险是有倍数效应的。要看到,我们的医保虽然覆盖全民,但是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5万元,遇到大病靠自己扛是很难的。所以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出力,缓解这个民生之痛。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谢谢。
糖尿病药物市场喷发
近年,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呈快速增长态势,同比上世纪80年代增加10个百分点。国家卫健委数据表明,我国糖尿病人群已达1.14亿人,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人群的近90%。
让人眼馋的是,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收载的糖尿病药物33个,其中胰岛素类药物12个,2型糖尿病降血糖药物21个。在医保全面覆盖、市场刚性需求和新药上市的多重作用力下,糖尿病药物市场成为国内外厂商关注的热点之一。
记者梳理发现,糖尿病领域过评口服药阿卡波糖片、二甲双胍片、瑞格列奈片和格列美脲片四大品种2017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的用药金额为153亿元,占口服降糖药用药总额的70.69%,在临床用药中扮演重要角色。
阿卡波糖占口服降糖半壁江山。尽管降糖新药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不断上市,但在人们用药习惯的驱动下,经典药物阿卡波糖、盐酸二甲双胍仍是热卖的品种,占据了口服降糖药物的半壁江山。
新版《ADA糖尿病治疗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等都建议早期血糖指数偏高或糖化血红蛋白较高人群在进行药物干预时,最先采用阿卡波糖及二甲双胍控制餐后及餐前血糖指数。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公立医院阿卡波糖药物市场达74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8.79%,是2016年市场增长率的近三倍。拜耳的阿卡波糖片销售额在2017年突破40亿元,是最近四年的最高增速;而华东医药的阿卡波糖片最近四年的增速分别为32.46%、31.51%、25.89%、31.25%,爆发力十足。最新数据显示,北京万生药业、海南日中天制药、湖南千金药业、信泰制药(苏州)、海正药业均在布局,最终市场走向如何拭目以待。
此外,二甲双胍作为降糖首选药在临床中广泛单独或合并使用,国内二甲双胍及复方生产批文达300张。二甲双胍0.5g规格成为该品的一枝独秀,以77.56%的市场份额占据主流地位。米内网数据显示,国内二甲双胍制剂市场已超过50亿元规模。2019年“4+7”城市带量采购开始落地,未来降糖市场将是实力大比拼。
在降糖领域,瑞格列奈、格列美脲竞争同样激烈。瑞格列奈是新型非磺酰脲类短效口服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销售额为22.25亿元,国内仿药占据20%左右。而格列美脲制剂有18家企业生产,片剂占据96.6%的市场份额,近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